傳說的三防神盾的傳說–GeekVape Aegis Legend & Aero Kit

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TWYen
都提到宙斯了,怎能不一併介紹祂手中的盾牌呢?
是的,這次由 Aegis Legend 擔綱演出
也感謝 GeekVape 提供此兩次的主角

宙斯盾(Aegis)是去年中旬推出的電子式主機
主要特色為防水防塵防撞的三防
雖是單電主機
但使用續航與輸出都有一定水準的 26650 電池
亦可藉由套筒兼容最常見的 18650
自我入手已逾九個月
雖然大摔小碰之下有不少刮痕與凹痕
仍是我常攜出的愛機

Aegis Legend, 則是雙 18650 版的 Aegis
理念與功能相差無幾
較大差別在導入了三色顯示螢幕
並簡化些許繁瑣的設計
使用上的人性面更加延伸

Aegis Legend 體積略大
這是它為了保持防禦力又得增加續航的硬傷
可電量卻升級不少
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短天數之旅
在輕便與有限的行李空間考量
或許我會攜帶其它主機
但如果是日常上班或長天數的旅遊
那首選則非牢固耐操的它莫屬了

搭配的霧化器與 Blade 相同
皆為 Aero 成品霧化器
滿足耐用與防漏的穩定性
差異處為適配 IM4 與最新的鋼網芯 Mesh X1

IM1 中小煙重解析與均衡,IM4 大煙重濃郁
這是在先前測試 Blade & Aero Kit 的感想

Mesh X1 的範疇則更加寬廣
耐用度、導油能力、低瓦中小煙、高瓦大煙
自實用到使用,都有亮眼的成果
實且濃的煙氣完全體現了鋼網的優勢

以耐用性、易上手度與實用面來看
Aegis Legend & Aero Kit 是很適合的主機
純黑沉穩、皮革大方、迷彩內斂
黑橘或蛇皮高調且不失大氣
由內而外,它都不會令選擇它的你失望


打開天地蓋外盒
主機類的部品為:
Aegis Legend 本體、Micro USB 連接線、說明書
備品為四顆小螺絲與 USB 外罩

同樣亦有印著 Logo 的黑色信封
內裡為廣告小卡、保固卡與警告卡


背面的皮革、縫線;側邊C形的壓鑄鋁外圈
這些 Aegis 最大的特徵都保留著

外部鋪有矽膠,並完整包覆各個邊角
以官網資料可知
該矽膠為 Liquid Silicone Rubbe(LSR)
可提供良好的防撞緩衝
且應係直接由模具將液態矽橡膠射出成形
故完整平貼在機身上


上方連接霧化器的端口多了兩道導油槽
漏油或較多冷凝時得以加強防護性

Aegis USB 端子是藏在頂層的上蓋下
需轉開六角螺絲方能使用或升級

Aegis Legend 則使用厚約 5mm 的橡膠墊片塞住
以手指稍加施力即可拉起墊片
使用上自是更加方便
但相對升級或充電完成後務必得壓緊
以避免破壞主機的防水保護


對比 Aegis 旋轉開啟的電池蓋
Aegis Legend 採用更方便的推拉式
撥開底部的擋片即會彈開

底部的擋片偏緊
開啟與關上都需要用點力道
電池蓋近 8mm 厚,內部鋪有橡膠
材質為硬度 40HRc 的碳鋼
這部份倒是在維持防護性的前提
提升了快捷與便利度

+\- 雙鍵回饋感適中
由於雙鍵帶有弧度
調整和按壓的手感蠻不錯的
但擊發鍵較硬了些

題外話
為維持水密性的情況下
底部的五組洩壓孔是否有實質的作用呢?
知名評測人 Mooch 有針對這塊做實驗
原來內部橡膠計有八個圓形面材質較薄
倉內壓力過大時
八個圓孔上的薄膜會先破裂
進而引導多餘的應力往洩壓孔排出


Aegis 高寬深為88*(39&29)*45mm
Aegis Legend 91*31*55mm
機板所在的正面與高度尺寸約略相等
但後端電池槽則大有不同

Aegis 在後端有貼合虎口的曲線
讓它成為握感最為適宜的主機之一
相較大多雙電機
Aegis Legend 深度多了約 10-15mm
對於手較小的玩家而言
握持上就略有受限
建議正持或反持都將小指放於底部會輕鬆些
為增添續航與維持防護性
這或許是不得不的犧牲


全功能的畫面與三種色彩切換示意
調壓、四種溫控、五秒口感曲線、直通模式
基本功能全都保持
暖色或冷色底還頗顯眼的
當初看官方 IG 照片
我以為是全彩顯示
但可惜似乎只是三色系的發光面板

雖然個人對全彩沒太深的執念
不過還是期望 GeekVape 能完全跨足

主機參數如下:
支援電阻在 0.05-3.00Ω之間
輸出功率為 5-200W, 溫控範圍為 100-315

調壓模式安裝上霧化器後
不擊發亦會持續顯示計算 V
對於調整輸出功率便利許多


由左至右分別為:
Hastur Mini(22*51), Zeus Dual(26*47), Aero(25*45)
Aegis Legend 不算小的體形也有優勢
這讓它搭配各式 RTA 都很容易
除非對方是太過龐大的巨物


由左至右分別為:
Drop(24*37), Galaxies(22*32)
相較 RTA, 使用 RDA 會稍微頭輕腳重

但不搭配 BF 主機的玩家也相對少數了
此點應該不是問題


主機介紹完,拉到霧化器的部份
Aero 包含以下部件:
810 吸嘴、上蓋、注油環、成品芯、底座與玻璃倉

由於在 Blade 已經針對它進行詳細的解說了
這次僅提提較特殊之處


Aero 的胖倉首次面世
玻璃倉亦改為標準倉與胖倉各一
標準倉為 4ml, 胖倉則是 5ml

特別將注油環與玻璃倉間的 O-Ring 入個鏡
L 型的 O-Ring 在下緣設有微突
如此的設計徹底確保接觸面的良好密封
在取下或安裝亦不困難


此次適配的成品芯為 IM4 Mesh X1
X1 額外刻有彷彿長了翅膀的A字

IM4, Ni80 , 0.15Ω, 適合 60-80W
Mesh X1, A1, 0.20Ω, 適合 30-90W


從頂面看看 IM4 X1 的內在
X1 的網目頗密
整體作工依然良好
未加清洗亦無切削油氣味

相較一般單線
由於鋼網發熱面積廣
產生的煙霧質密且味濃
這是它的優勢
可換油時較易有殘味
線材品質不佳,金屬味略明顯
塞棉對玩家來說亦未必容易
這亦是它的劣勢

特地以味道纖細的果系油品為啟用測試
讓我先訝異的是自頂部可明顯看到棉花的濕潤
60% VG 的煙油完全不妨礙其吸收
靜置約三分鐘
擊發後亦無棉味與線味
完全延續 IM1 IM4 的良好做工

低瓦、小進氣,適合多層次的油
雖然解析能力沒辦法到 IM1 那般細致
卻因更廣的蒸發量,亦有頗佳的厚重感
高瓦、中大進氣,適合單一調性的油
也可深深感受鋼網的爆發力

我個人喜歡以 50W, 進氣開啟一半使用 X1
雖然最佳表現為 60-80W
60W 久用下
仍會漸感到濃密煙氣的壓迫
80W 或額定最高的 90W 交給肺活量高的能人測試了
發熱快速且均勻的鋼網在此般設定下
會在短時間展露其暴力的一面
我實在是無法駕馭大量噴出的煙霧

完稿當下差不多邁向 35ml
積碳較少的果系油或茶系油品約佔 25ml
雖未明顯感受到衰退
但由頂端可發現棉花與線圈顏色變深
如此的表現還算不錯

至於 X1 有沒有較不妥之處呢?
主要是受限其結構與物理法則的兩點:
一為殘味,二為較大煙量的冷凝
老樣子,殘味可靠以調性相近的油品漸次使用
或是犧牲前段部份煙油拉回味道
冷凝可在擊發後再多會煙氣以減少
所以倒也沒那麼嚴重


額外提提 GeekVape 成品芯的良率
目前大概累積到第四顆 IM4
僅有一顆在約 20ml 後感到導油能力下降
擊發後開蓋可看到小氣泡浮出
推測是出廠時棉量略多所致
視油種與使用習慣
其餘的 IM4 皆能使用 30-50ml 不等
已在我可接受的範圍


文末將 Aegis & Aero Kit 的特點統整如下:
.防水防撞防塵,防禦力依然是傳說級的裝備
.自 26650 更換為常用的 18650 電池
.新增的黑橘或蛇皮配色很漂亮
USB 及電池蓋設計得更方便
GeekVape 終於開始跨足多色系的顯示了
.擊發鍵回饋力道略硬,+\- 則適中
510 端口設有導油槽
.該有的模式一應俱全
.幾乎沒有擊發延遲感,雖然這已經是現今主機的基本要求
以上為主機部份

。將吸阻自高到低分 1~11, 則屬 3~7 級的範圍
。霧化芯的導油與耐用度非常棒
。防漏效果很好
。出廠時有先基本清潔,無切削油氣味
以上為霧化器部份

亦有部份難以界定的設計:
.橡膠易沾黏毛屑,但可直接用水洗掉
55mm 的深度對小手族的握持感較差


以上即為本次帶來的 GeekVape Aegis Legend & Aero Kit
希望各位能更了解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