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熱的烈燄–ArcticDolphin Blaze RDA


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TWYen, 本篇主角依然由北極豚(Arctic Dolphin)的產品所擔綱,在口吸的迷你 REXX 與高端的 Orion 250W 後,當然要再來個均衡且中等體形的霧化器–Blaze RDA 才是。
(延伸閱讀:

REXX 一文中有提到,北極豚的設計理念之一是能單純的結構,就不會選擇複雜,Blaze 由外而內又再次體現了此一理念。它僅由四個部件組成,外形亦走簡約風格,僅有外罩那經過霧面處理的烈燄默默燃燒著。閃亮的全鍍金架絲臺也依然是它的亮點,其結構類似傳統的四孔雙極柱,但下方改以斜向的螺絲與水平夾片固定線圈,亦帶有簡易架絲的特性。

Blaze 在內倉是以 W 形的氣流令霧化後的煙氣均勻混合,並藉由旋轉頂蓋與外罩,可使進氣有效正對線圈,頂蓋設有三對各五孔的進氣通道,這讓 Blaze 的吸阻調節有更大的可變性。雖然猛一看會感覺 Blaze 是以純造霧為目的,但實際上其最小吸阻並不太鬆,與蒸發量匹配的均衡性不錯,配合內部氣流方向,也讓它營造出的調性居於下進氣與側進氣間,整體來說略帶柔和,又不失直觀。


揭開與 REXX 相同的天地蓋外盒,內容物有:本體、中英文說明書、螺絲刀、兩發克線線圈與螺絲或 O-Ring 等備品;本體可拆解為:810 吸嘴、頂蓋、外罩與架絲臺底座。


Blaze 的吸嘴在上緣處有明顯的斜度,以利冷凝回流,且採用可隔熱的 PEI 材質,頂蓋僅在兩端處做有小小的段差,並無其他裝飾,仍走極簡風。其上端有加厚,以確保高功率輸出與長時擊發不易燙嘴,但假若和我一樣喜歡將線圈設置得較高,仍可能感受到倉體溫度。


頂蓋穹頂處做有聚攏,下緣則設有三對各五孔的進氣孔,搭配外罩對稱的寬型雕空,玩家得以藉由無段旋轉外罩或頂蓋的方式更自由的決定吸阻,並確定氣流通道可正對線圈。
Blaze 唯一符合其名諱,也是唯一帶有識別性之處僅在外罩上的烈燄,霧化與亮面的兩種烤漆搭配內倉由紫至金的色澤,讓 Blaze 更具有內斂的風範。


全鍍金的底座其深度約 8mm, 儲油空間十分充足,架絲方式採雙孔與雙夾片的結構,恰好的高低差讓線腳不太需要塑形即可放入,且兩側提供的縫隙亦方便剪線鉗處理多餘的線腳。
惟下方夾片處的螺絲在旋開時,要注意別轉得太過而讓夾片掉出,否則要讓斜面螺絲咬入夾片得花上些許功夫。
雖說外罩與底座並無限位的卡槽,但底座有向外延伸,要安裝或取下霧化器時可提供施力點,但不諱言,有時仍得費些力氣才能取下。


架設時,我喜歡讓下緣的線腳保持直向,僅另一側的線腳稍微向下彎曲,如此氣流會作用於線圈的下半部,並順著線圈往底部的中央處集中,後匯流而上,此亦是 Arctic Dolphin 所設計的 W 形進氣理念。


Blaze 的體形為 24*37mm,在同量級的霧化器中略矮了些,就讓我以同屬藍色系的 Orion 搭配吧。
本次以 Ni80 26ga+40ga*3 的編織線分別以單雙發進行測試。由於我近期評測的幾顆單發霧化器多為口吸式或輕肺吸走向,這讓的 Blaze 相形失色了不少,且因外罩開孔較寬,進氣量最小僅可到達單邊三孔,雖說此時的吸阻頗適合單發線圈,然與 18mm 22mm 霧化器相比,略長的煙道和較寬的內倉空間自然無法並論。
雙發下的 Blaze 在正常使用時,蒸發量與進氣量的均衡性頗佳,哪怕將雙側氣孔全開,在一定的造霧能力下,解析仍屬直觀,但由於內部氣流均勻擾動,因此更帶了些空間感,裝設在 250W Orion 上,能簡單的享受到煙氣肆虐與蹂躪的爽快感。


文末將 ArcticDolphin Blaze RDA 的特點統整如下:
.將吸阻自高到低分 1~11, 則屬 3~6 級的範圍。
.解析屬略柔和偏大煙的均衡風格。
.低調而沉穩的外觀。
.結構極其單純,卻有不錯的表現。
.雙孔與雙夾片的架絲臺便利了線圈位置或線腳塑形的設定。
.藉由旋轉頂蓋與外罩,可使進氣有效正對線圈。
.厚實的上端與 PEI 吸嘴有一定的隔熱性。

亦有部份難以界定的設計:
.為維持外表的一致性,因此頂蓋較無便於旋轉時的施力處,底座雖有向外延伸,但仍有不易取下的可能。
.外觀太過沉穩,以致識別度較低。
.若將夾片上的螺絲旋出,要費些功夫才能轉回。


以上即為本次帶來的 ArcticDolphin Blaze RDA
希望各位能更了解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