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的 TWYen, 在我開始進行評測與分享的百篇文章之中,DigiFlavor 是我幾乎不曾缺席的廠家之一,自膾炙人口的 Siren 和 Drop 雙系列與限制使用者過多介入但將解析設計得宜的 ETNA, 都能發現該司總是堅持著自玩家出發的原點。本次的 Edge Kit 亦是 DigiFlavor 近期推出的兩款主機之一,只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下,雙電主機的發展似乎也到了個瓶頸,如此情況 DigiFlavor 又能激盪出什麼嶄新的火花呢?
機身前後使用塗有塑膠漆的大面積鋅合金面材,不同角度會呈現不同顏色變化,兩側與霧化器則以多個三角形構成規律的曲線,搭配上緣的擊發鍵,雖然裝載兩顆電池後重量略為明顯,可視覺上的一體感與就手的體驗感仍顯不錯。
Edge 延用 GeekVape 成熟的 AS 晶片,這令它在基本的模式上都有很好的表現與發揮,基本的調壓、三材質+TCR自定義溫控、時間可調的口感曲線與直通自是基本配備。有趣的是它還大幅增進了選單操作的體驗感,搭配內建四個自定義的操作模式,可於更換常用的霧化器後直接切換對應該霧化器的選單;亦或就特定的選單進行如溫控、口感曲線等固定的配置。
另一項最大的外顯特色莫過於它本身的充電了,Edge 在充電端口處採行主機中非常少見的 USB Type-C, 並支援 V1.2.4 的 Qi 無線磁充,雖說速度僅為 1.1A, 但無需取下電池,或對同時擁有此功能手機的使用者而言,便利度著實提升許多。
搭配的成品霧化器是 Spectre, 儲油量 5.5\4ml, 亦可使用 GeekVape 旗下 Aero 和 Cerberus 的成品芯。自先前於其他 GV 系主機測試此款芯子的感想來說,個人覺得 DF 直接兼容的這個方針頗為聰明,不但讓 Spectre 擁有更高的擴充性,一次即可擁有中小煙重解析與均衡的 IM1, 大煙重濃郁的 IM4 與更加廣泛面相的鋼網 Mesh X1 及 Mesh X2;其於解析或耐用性上的質量亦很優秀,該系列的四種煙彈我使用的顆數皆超過七顆,平均的壽命亦達 30ml 以上, 而兩種 Mesh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次的 Edge 也是被我鴿很久的受害者之一,明明舊曆年前即已入手,卻拖到現在才寫好,但相對亦趁著中間不少假期帶它上山下海。對我來說,它的四個自定義模式記錄是很方便的功能,除基本測試的 Spectre 外,我可以很快速的直接替換其他 RBA, 而三種強度的輸出亦便於我針對不同油種選擇,這波年節回家,托 Edge 之福,我只帶了它和三顆 RBA 即已非常充足,剩下的空間可以讓我多拿些相機、油品與 POD。
相信不少老玩家應該都有個感覺,現今的主機能再新增的功能相對有限,不過以本次 Edge 來說,DigiFlavor 對它的定位就是幾乎面面俱全的設計,並將以前高階機才有的多個記錄模式或輸出強度設定下放,額外增加未來趨勢的 Type-C USB 充電端子及 Qi 磁充,即使功能面難以有感增加,相對 DF 卻在使用面與上手度下足功夫。萌新自不用說,如果週邊的 3C 產品已逐漸更換為 Type-C 或有無線充電的手機,使用 Edge 會更有平日生活的衍生感。
抽拉式加天地蓋外盒的內容物計有:Edge, Spectre, 胖倉與標準倉各一、額外的一顆成品芯、充電線、備用 O-Ring, 說明書、廣宣小卡與保修卡。
未裝設霧化器的長寬高為 67*29*90mm, 霧化器直徑為 25mm, 支援瓦數為 5-200W, 電阻值則是 0.05-3.0(調壓)\1.5(溫控) Ω,四種參數記憶模式、三種輸出強度選擇與基本的調壓、溫控、0.5-1.2 秒可調式口感曲線和直通模式。
鏡頭先跳到這個有趣的玩意,它正是能讓 Edge 充份發揮魅力的充電座,內容物單純許多,就本體、說明書、保修卡與充電線。
雖然放的是近滿電的電池,還是要給它測試一下,充電時充電座側邊會有指示燈號,同時該充電座亦同時支援 Type-C 與 Micro USB 兩種端子。其 1.1A 的充電速度或許無法與現在動輒 2A 或 2.5A 的快充比擬,相對它提供的卻是一個便利與美觀的使用環境,我個人是將其放在辦公室,抽完煙回來就把 Edge 放回架上,可惜現在使用的手機還是兩年前的舊款式,只能暫時先將它暫時做為 Edge 專用的玉座。
為了支援磁充,Edge 做了三個交換,第一是電池倉底部與電池蓋為埋設機板,高度及厚度些微的增加,其二則是重量亦有些許提升,且電池蓋亦因此而選擇卡榫式的固定方法,於按壓底部的按鈕後,才可取下電池蓋
除了兩側及操作鍵那大量的三角形元素,Edge 於正反兩面的邊緣處做有圓角,使其造型不會太過生硬。我還蠻喜歡 Edge 漆面呈現的色澤,以藍色 Edge 來說,它會透出自藍紫到亮藍的各種顏色,吸眼球功力一絕。
510 端口處走簡約的設計,鋼片直徑 18mm, 尺寸算有些小,幸好以我使用 DigiFlavor 各式霧化器的經驗,該廠鍍漆的質量頗不錯,只要不要過份旋死霧化器,我不太會擔心上緣的掉漆。操作鍵按壓的力道適中微硬,擊發鍵則偏硬,不過以四個三角形組成的擊發鍵正好在中央處頂點有凸起,並不會因為較硬的彈簧而破壞使用感。
雖無次級選單,Edge 則是把重點放在主要選單的操作簡化,基本上可直接操作處僅有最上緣的四個記錄選項、第二列左邊的當下模式、右邊的輸出強度或口感曲線總時間。
額外提一下口感曲線,大多主機在此模式的總時間是固定的,換言之若設置過長的時間,其實對於不習慣大口肺吸的玩家未必能享受到後段的變化,不過 Edge 可自定義 0.5-1.2 秒,並將此段時間切割為六種間距,以讓使用者依自身習慣決定,這是挺不錯的發想。
Spectra 可分解為 810 吸嘴、頂蓋、注油孔與上部、成品芯、底座。
吸嘴內徑其實並沒有特別大,推想應是配合隨附的兩顆 Mesh X1, 所以給玩家可以依喜好進行大煙或重口的操作空間,頂蓋內部則是增加密合性的大面積軟矽膠材質墊片。
相較 Edge 的三角形,Spectra 則是菱形為主,相同的則是各式的反光效果。由於胖倉下的儲油量達 5.5ml, 因此除頂蓋的矽膠墊片外,玻璃倉兩端的 O-Ring 亦改為密封性更好的 L 形,以期能完全防治漏油的風險。
Edge 隨附的兩顆成品芯都是鋼網式的 DigiMesh, 就連其外圍亦有顯明的角度,先前有提到 Spectra 兼容 GV 旗下的四顆成品芯,也就此部份整理先前提過的感想:
就 Mesh X1 而言,它排除了一般在 RBA 上使用鋼網的兩大麻煩–導油及塞棉。低瓦、小進氣,適合多層次的油,雖然解析能力沒辦法到 IM1 那般細致,卻因更廣的蒸發量,亦有頗佳的厚重感;高瓦、中大進氣,適合單一調性的油,也可深深感受鋼網的爆發力。
對比 0.2Ω的 Mesh X1, 0.3Ω的 X2 更偏重在味道上的呈現,配合 A1 材質的發熱特性,高了些的電阻值可帶出對應各溫度的層次感,而均衡的面狀發熱帶來的煙霧量亦不小,因此哪怕是輕柔調性的油品也有一定的亮眼表現。
IM1(KA1, 0.40Ω) 與 IM4(Ni80 0.15Ω) 則是常規的線圈式成品芯,單發的前者主攻較細膩的表現,算是頗為均衡的定位;四發線圈的後者專司濃厚的煙霧,但相對層次複雜的油品不易品出各式的氣味。
以上即為本次的 Digiflavor Edge Kit,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