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我是 Spoly@Vape 的 TWYen, 年後第一波的主角讓我有點頭痛,其實收到該系列的哥哥很長一陣子,甚至基本的照片與評測都快完成了,但知道配合新搭擋的弟弟即將問世,就斗膽的向 Innokin 要求是否能合在一起寫篇橫評,在對方的同意下,於是就有了這篇文字與圖片量都極大的橫評,而且部份照片、排版與文字都得重新處理,還真的是標準的不作死就不會死……不過相信這樣的風格也比較適合與容易滿足各位朋友的好奇心及求知慾。
Innokin 一向是很有意思的公司,哪怕是相同的產品翻色重新上市,它們也會極力思考與創造額外的賣點以讓玩家有更靈活的選擇性,本次的 Kroma-A Kit 即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有兩種主要的版本,其一為 Kroma-A & iSub-B Kit, 另一者是 Kroma-A & Zenith kit, 主要差別在霧化器的調性不太相同。
先提提 Kroma-A 的特點,功率範圍 6-75W, 自帶
2000mAh 的電量, 2A 充電速度,主要模式僅有三材質溫控與調壓模式,走便利新手或極簡的風範。螢幕設置在側方,避免指紋沾附外,也可有較大的空間配置螢幕和三鍵,機身上的硬質塑膠帶有顆粒,且貼合虎口或四指處做有曲線,使其握持的正面體驗感增加不少。同樣的 Kroma-A 套裝有兩種主要的搭配:一為附帶 24mm 的 Zenith 款,整體烤漆以塑膠感為主;另一是最新的 iSub-B, 並改以金屬元素做出區隔。
Zenith 這顆霧化器曾在 CoolFire Mini 中提到,雖是 22mm 的小巧版,不過設計理念相同,一體化的 Zenith 理念是以最精簡與單純的結構減少變數,玩家需要或能做的僅有更換吸嘴、三種成品芯及吸阻,甚至也僅分解為吸嘴、霧化倉、底部三個部件,其他全部都是固定式的結構。
iSub-B 面對的是使用丁液油的玩家,現行的成品芯為升級後的 Plex3D, 吸阻介於極小的阻力到輕肺吸,調整範圍頗大,玻璃倉似有上一層特別的塗膜,顏色較為特殊,推測應有防光照而使煙油變質的功能,注油方式亦改為彈簧式的導油孔,設置在最低處的導油孔可確保倉內的煙油都能完整被吸收。
Plex3D 與 Plexus 都是鋼片形式的芯子,而 Plex3D 增加了鋼片本身的寬度與鋼片間的間距,同時外周設計許多細小的鋸齒狀,以此提升了抓油與導油的能力,使用上的壽命也較約 20ml 的 Plexus 再多了 10-15ml, 同時 Plex3D 對溫度的升降更為敏感,這讓更趨向大煙的它味道卻不會糊化。
近期分享的 Innokin 產品不少,但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定位,專攻丁液油,但在煙量和解析做出極好平恆的 Kroma-A+iSub-B, 可就鹽油進行細膩調整的輕便可愛 CoolFire Mini Kit 或續航和手感都不錯的 Kroma-A+Zenith, 充足電量與雙種輸出的 EQ, 四段調壓、酷炫燈光、雙擊發方式的大容量 DV, 相信不管是何種面相的玩家,Innokin 都可滿足不同的需求。
不論是 Zenith kit 或 iSub-B Kit, 抽拉式加天地蓋的外盒下的內容物都為主機與霧化器本體、防撞環、兩顆成品芯、備用 O-Ring、充電線、說明書、保修卡和警示提醒。
其中的差別在 iSub-B 額外多附了一只胖倉,且成品芯皆為新版的 0.35Ω Plex3D, Zenith 則是雙規格的 510 吸嘴與 0.5Ω Plexus 及 1.6Ω 線圈成品芯各一。
品名
|
Kroma-A
|
CoolFire Mini
|
|
iSub-B Tank
|
Zenith Tank(24mm)
|
D22 Zenith
|
|
長寬高
|
47*24*69mm
|
34*(15\23)*63mm
|
|
成品芯類型
|
Plex3D(0.5Ω)
|
Plexus(0.5Ω)
|
|
線圈(0.8\1.6Ω)
|
|||
模式
|
調壓(W)、溫控
|
調壓(W\V)
|
|
功率
|
6-75W
|
6-40W
|
|
3.0-7.5V
|
|||
電量
|
2000mAh
|
1300mAh
|
|
充電速度
|
2A
|
1A
|
|
兩個款式的 Kroma-A 主要差別在色系,再者就是螢幕上的字樣有些許不同。機身主要以大面積的金屬與硬塑膠組成,硬塑膠處帶有顆粒,且有貼合虎口或手指的線條,防止握持時的手滑;金屬面一側為醒目的 Innokin 與好似帶勾的曲線圖樣,由於配置位置不同,螢幕與按鈕較不受空間限制而提供不錯的手感與使用便利性,同時亦降低沾到指紋的可能性。
頂部的 510 端口仍有寬且深的溝槽,避免霧化器鎖死或漏油時提供些許儲油的防護性,三鍵走常規的直列排序,回饋力道偏脆,底部為充電用的 USB 端口,2000mAh 與 2A 充電的續航性十足。
功能面上為極簡的風格,僅有溫控與調壓兩大項,操縱模式與一般主機也不太相同,擊發三下開\關機、擊發與 + 鍵調整模式、溫控下擊發與 – 鍵決定輸出功率、+ 與
– 同時按壓則是顯示當下的相關參數。
除 Kroma-A Kit 外,iSub-B Tank 亦有單賣,並可分解為吸嘴、頂蓋、玻璃倉、霧化倉罩、成品芯與底座。
隨附的 510 吸嘴帶有以銀線勾勒的甲殼紋,內部煙道採上下窄、中央寬的段差設計以處理冷凝液。而 iSub-B 的頂蓋就真的只是個頂蓋,不可推不可拉沒有任何的注油孔,因為 iSub-B 的注油結構非常有趣。
不論是 POD 或成品芯,相信各位朋友應該很常碰到明明就還有殘油,可是因為油量線極低,煙液不易被導油孔吸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Sub-B 的注油孔使用彈簧結構,並設置在霧化倉罩中央的雙層管狀結構內。當頂蓋與中層的霧化倉罩固定時,向下壓的頂蓋會連帶讓雙層管狀的內圈亦沉降,並露出最底部的導油孔,如此的結構可確保倉內的煙油被搾乾到最後一滴。
自照片可依稀看出標準倉的顏色略有不同,帶點太陽眼鏡那種防 UV 的反光感,推測應該是有上一層特別的塗膜以防止內部的煙油被陽光照射而變質。
iSub-B 有四處氣孔,全開下幾無吸阻,但縮至半孔則是輕肺吸的感覺,不過我個人多半是開啟一孔至一孔半。因為它與均衡型的 Zenith 不太相同,而是較偏向大量的煙霧與厚重的香氣,故有配置 4ml 的玻璃倉,但標準倉的 3ml 容量也尚算充足。
先跑個題講講 O-Ring, 承前述,因為 iSub-B 的注油是完全取下頂蓋後直接灌油,因此能否確保底座與玻璃倉密合的 O-Ring 十分重要,Innokin 使用和以前分享過的 Ares MTL RTA 相同的結構,在 O-Ring 上設置了多個小孔,同時底座與玻璃倉相嵌的溝槽也有一定深度,注油時要不小心讓彼此間有空隙反倒還有點難度。新版的 Plex3D 則請讓我留待其後與 Plexus 做個對比。
由上圖可以發現,24mm 的 Zenith 和 CoolFire Mini 內的 Zenith D22 僅在尺寸上有顯著的不同,自一體性的結構或成品芯都是相同的,這亦影響了儲油量與煙道長度,對我來說,若不追求極致的小巧,Zenith 稍長的煙道反倒合我胃口一些,不過老實說,解析上的差別非常輕微。
終於到最精華的 Plex3D 部份了,相較 Plexus, Plex3D 使用更寬的間距與鋼片寬度,外周還有細緻的鋸齒狀結構,棉花層雖薄,卻有著更勝一籌的抓油能力,搭配在最低點的導油孔所帶來更多的位能,70VG 大口連吸下也沒有糊芯。
因為 Plex3D 的電阻值降為 0.35Ω, 這與 0.5Ω
的 Plexus 走向其實有較大的差距,基本上的煙量自不用說,亦由於鋼片間保持的距離較夠、中間氣道寬敞,強勁的氣流可有效帶走煙氣,散熱效果也較佳,使香氣不致因為較多的蒸發量而模糊,被抑制的內部冷凝也額外默默為穩定的解析與棉花壽命帶來助益。題外話,這同時也是 Plex3D 未設置如 Plexus 頂部協助冷凝被棉花均勻吸收的鋼網的原因。
搭配 Zenith 的 Kroma-A 和 CoolFire Mini 定位較接近,0.5Ω 鋼片與 0.8、1.6Ω 線圈三種成品芯提供多樣的玩法,剛好的體型、充足的電量與充電速度都讓 Kroma-A 有不錯的表現;iSub-B 則是供給喜歡一定煙霧量與香氣的玩家,或許它無法像 Zenith 般帶來抽絲剝繭的細膩感,但在煙氣的質與量上都有著巧妙的平衡,同時亦有較 Plexus 為長約 10-15ml 的使用壽命;不論是 Zenith 或 iSub-B, Kroma-A 都很適合新米與不喜歡過多操作界面的玩家。
僅使用丁鹽油的玩家可以考慮小巧,但可就 V\W 值進行調整的 CoolFire, 或先前曾分享過的 EQ 與 DV POD;連丁液油亦有涉獵則能選擇 Kroma-A+Zenith Kit, 若是鍾愛舒服的吸阻和繚繞卻不空洞的煙氣,那別懷疑了,Kroma-A+iSub-B 可以給你很好的體驗。
以上即為本次 Innokin Kroma-A &
Zenith\iSub-B Tank 的橫評,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們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