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的 TWYen, 還記得 Innokin 高大上的
EQ Pod 嗎?今天這款則是由同廠所推出另一個亦很有特殊定位的設備–CoolFire Mini 與 Zenith Tank 套裝。
依然先下個簡評:
.為滿足純口吸的玩家而生。
.僅有 34*63*(15\23)mm 的超纖細身形。
.外觀看不出來的 1300 mAh 大電量。
.針對 W 與 V 值調整的兩種調壓模式,可細膩可方便。
.不論純色或雙色款,主機與霧化器都採相同色系配置,配色控免煩惱。
.22mm 的 Zenith Tank 與 ARES MTL RTA 相同,亦是由 Innokin 和
P.Busardo 與 Dimitris Agrafiotis (VapinGreek)共同設計。
.成品芯計有 0.5Ω 鋼片與 0.8、1.6Ω 線圈三種,自大煙到解析、中低至高濃度油品全都完美勝任。
.最高可容納 3ml 的儲油量,一天的活力就全靠它了。
單看 CoolFire Mini 可能感受不到它的迷你,和 EQ 擺在一起可就明顯到不行了,取下 Zenith 後,其體積更是勝過許多 Pod, 功能卻完全不輸一般的調壓主機,呈L形的擊發鍵和絕好的握持感都再再加強了使用體驗。
小小的 CoolFire Mini 帶有大大的 1300 mAh 電量,而 Innokin 明確將其主要定位放在口吸式的領域,支援 6-40W 及 3.0-7.5V 兩種調壓模式的它絕對能滿足一整天正常使用。對於 CoolFire Mini, 我其實沒什麼能著墨的,因為它最大的魅力就是輕巧、實用與便利,而這亦是每位玩家所追求之處 。
一款完美的小主機自然要有完美的霧化器加以匹配,套裝的 Zenith Tank 正是畫龍點睛的最好體現。Zenith 的訴求只有三點:兼容、簡單、好味,不但有延續至 EQ 的 Plexus Coil 加持,此外亦有 0.8 與 1.6Ω 的線圈供喜好更進一步品味香氣的玩家選擇,這使得 Zenith 不論是下至 12NS 上至 50NS, 它都能應付自如。
在 P.Busardo 與 Dimitris Agrafiotis (VapinGreek) 的鼎力協作下,Zenith 非常的單純,玩家能介入的僅有調整五個氣孔與全關計六段進氣以及更換內裡的成品芯,甚至也僅分解為吸嘴、霧化倉、底部三個部件,其他全部都是固定式的設計。
專業的他們負責完複雜的部份後,只留給我們最純粹的好滋味,三種選擇的成品芯各有專攻,除了適應各類玩家對味道與丁感的需求外,最特殊的自然是 Innokin 專攻的 Plexus Coil 了,在 EQ 一文已提及,鋼片形式的 Plexus Coil 可透過較廣的發熱面積帶來更為紮實與大量的煙氣,並有減低積碳與延長使用壽命之效果,換至可自由控制輸出的 CoolFire Mini 後,更像是完全解除封印般的火力全開,詳細的分析則會在文章末段提及。
在成品芯的使用壽命,我只能說它更大幅的勝過一般的 Pod, 不論是哪一種成品芯都已在各種混油下超過 15ml 的考驗,Plexus Coil 更是邁向 20ml 大關,在較易積碳的鹽油與棉芯上,這是很讓我佩服的數字。推想應是由於四個導油孔與較充足的空間以配置棉花與線圈之故,當然以上測試條件都是以 50:50 的 PG, VG 比例為主,但有其中一款丁液油品是 60:40。
百人百口,這是許多評測都會提到的論點,而我相信 Zenith 絕對可以滿足各個鍾情於口吸玩家的胃口,試想在穿戴 Pod 靈活便捷的鎧甲之下,又備有傳統 Vape 紮實濃密香氣的利刃,這般更多更廣的可玩性與自由度會是多麼夢幻的一件事,而 CoolFire & Zenith Kit 則是這最好的選擇。
與 LiftBox 和 EQ 相同,亦採用抽拉加天地蓋式的外盒,內容物為 CoolFire Mini 及 Zenith 本體、雙規格 510 吸嘴、0.5Ω Plexus Coil 及 1.6Ω 成品芯各一、充電線、說明書、保修卡和警示提醒。Zenith 則可進一步分解為吸嘴、霧化倉及外罩、底座。
CoolFire Mini 使用螢幕端長方與霧化器及電池端圓弧的複合造型,後端以曲線貼合虎口,並有更大空間容納較高電量的電池芯;前端則有L形的擊發鍵,可任意自兩個方向觸動 CoolFire, 如此的造型同時兼顧實用及使用兩個面相。
冷燄雖小,濺起的火花卻不容輕忽,兩種漸變雙色與三種純色款式都使用帶點磨砂感的烤漆塗層,兩側各有 CoolFire Mini 與 Platform Series 及成對的三痕洩壓孔妝點,螢幕四至也有三角的幾何圖形環繞,顏值上可說面面俱到。
510 端口處刻有長且深的圓圈與三處直線溝槽,避免霧化器鎖死或漏油時提供些許儲油的防護性。
面向以極便利使用為主,CoolFire Mini 的功能亦僅只保留最基本的調壓,但卻可讓玩家自行選擇是要以穩定與快速為主的 V 值或精細的 W 值去調效。雖說其調整區間僅有 6-40W 及 3.0-7.5V, 但對於口吸為主的玩家來說已綽綽有餘。
接著鏡頭切回隨附的 Zenith D22 Tank, 一如前述,分解後的 Zenith 僅有上圖的四個部件:吸嘴、霧化倉及外罩、成品芯與底座。這是否會在使用上造成不便呢?我們把思考的角度切至 Pod 的概念上,通常 Pod 的煙彈都會持續重覆注油,直至該煙彈的解析衰退或焦棉才會換掉,而這段過程中玩家並不會水洗煙彈的內部。同樣的原理下,Zenith 換上成品芯後就如同全新的煙彈般,清潔部份我個人有試過僅將其用溫水沖洗和丟至超音波清洗機內,確實前者無法完全免除部份味道較重之油品,但擊發時幾無影響。
Zenith 附有直通與內凹兩種吸嘴,亦都有協助冷凝的斜度設計。我較喜歡內凹款,略小的煙道和貼合的唇形對於使用體驗都很不錯。旋轉頂部即可開關注油孔,阻力適中,即便隨身攜帶也不會誤開。
Zenith 雖是一體化設計,但 Innokin 為提高攜出的穩定性,在玻璃倉外設置了金屬材質的外罩,且當頂部旋轉時,成品芯棉花處的油路亦會隨之開合,降低漏油的可能性,不過我在評測期間有刻意不關上油路,也完全沒發生過漏油的悲劇。
為維持內部的氣密性與確保無導致漏油的空隙,Zenith 內部鋪有極大面積的圓柱狀 O-Ring, 置入成品芯時可感到較明顯的阻力,由此亦可發現 Innokin 對細節的重視。
吸阻調節則參採了 ARES 所用的五處進氣孔設計,但因孔徑相同,所以進氣調節環僅有帶狀設計,而不似 ARES 能單孔與多孔併行,不過 Zenith 的最大進氣依然與一般紙菸相近(自高到低分 1~11, 則屬 1~3 級),且可藉著把氣孔全關上以完成追求最緊致吸阻的願望。
左為 Plexus Coil, 右為隨附的 1.6Ω 線圈,很明顯即能發現 Plexus Coil 的特殊之處。以一環呈『口』字型的瘦長鋼片所組成的結構提供了較線圈更廣的發熱面積,大量堆疊的煙氣自然可帶來更強勁的味道,該結構亦有助於散熱;與棉花間保有足夠空隙的鋼片更能使吸附的煙油順暢的傳導到鋼片表面,即便深吸與連續擊發,此較快的導油效率亦確保棉花處經得起更長效的使用。
Innokin 對於成品芯所下的功夫一向頗多,本次仍維持此高標準,Zenith 在頂部帶有一片鋼網,此般少見的設計推想有兩個作用:一為製造時可有效約束與確保棉花及線圈的位置及接觸面,同時起到回收冷凝時均勻被棉花吸收以更進一步延長使用時間之效。
最後詳細聊聊解析的部份,本次使用的油品有 6MG 的奶系與 12NS 的果系三種、35+ 的果系兩種與奶系一種、48NS 果系共計八款油品。
若問我 0.5Ω 鋼片與 0.8、1.6Ω 線圈這三者我會怎麼依喜歡排序,我會毫不考慮的說是 0.5>1.6>0.8Ω。
先前在 EQ 文中提及,我算是有一定菸齡的濃菸愛好者,同時我在 Pod 的便利之餘,也追求更好的滋味,Plexus Coil 配合可調壓的 CoolFire, 更是將它的強項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又兼容上述各式濃度與調性的煙油,從香氣到滿足癮頭,它都給了我良好的體驗,亦不諱言,介紹給抽著不同濃度紙菸的朋友時,幾乎每位都是均一的好評。
1.6Ω
所兼容的油品較為侷限,我比較習慣使用 6MG 或 48NS 這兩款,只是 6MG 的濃度仍讓我顯得有些偏淡,不過其著重的面向在於層次上的表現,配合高層次的油種真的是可圈可點,此類抽絲剝繭的強項還是它無法取代之處,較可惜的是現今的鹽油我覺得在這點的發揮還是略顯不足。
0.8Ω
則是均衡的落在兩者中間,表現四平八穩,頗適合還在抓取自己甜蜜點的玩家,相對就難滿足像我這類喜好專精的玩家。
以上即為本次的 Innokin CoolFire &
Zenith Kit,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