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還活著但淡出評測的 Spoly@Vape 的 TWYen, 三年來的評測之路,通常在測試外,我還會保持著一至兩顆自己愛用的霧化器,哪怕它們可能不是最新的產品,卻一定是我最熟悉的戰友,也因此在工作變忙又搜集到喜歡的日常設備後,就選擇後退回普通的玩家了。所以今天沒有太多的屁話,只有簡單的 Sundial 日晷吸嘴推坑文,或說是少見只聚焦在吸嘴的介紹文。
常看我評測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在大綱與開箱之後,我幾乎第一個提到的就是吸嘴。它是容易被忽略掉的部件,卻也是直接影響霧化器或 POD 啟用時第一印象的主角。
我覺得及格的吸嘴必須要有的顯明機能是防冷凝、散熱、材質與就口性,其次是介接設備與使用者口腔之間的氣密性,最後是顏值以及內徑與蒸發量的匹配。其中應該只有氣密性需要進一步解釋,偏愛口吸式霧化器的玩家會發現其吸嘴大多都偏長,在加強對流與攪拌的煙囪效應之外,另一點是確保唇部至霧化倉這段路徑能保持氣密性,避免外部空氣流入後能壓榨出煙氣的濃郁,也間接使負壓機制運作得更良好而維持導油效率,類似的現象就像是有破洞的吸管一般。
四款 Sundial 吸嘴共同的特性都是紮實與偏厚的管壁,即便是小倉體也不用擔心煙氣溫度;煙道內部的段差明顯,有效阻隔久用或溫差過大時產生的冷凝;口徑、高度和曲線在經過設計後,入口的感受極為滑順,即便是略有磨砂感的款式亦是如此,同時提高了上段提及的氣密性。
哨型的扁口吸嘴是我最推薦的款式,有著類似 POD 的外貌,厚實的外壁與凸字型的煙道出口完美的阻隔熱度和冷凝入口,就機能面上,我最常用於 Merlin Nano MTL RTA, 哨型吸嘴底部的直徑恰好適配 22mm 的梅林,同時梅林本身的煙道就夠長,小倉體+長煙道+扁嘴,這個組合的爆發力非常充足,油品本身味道充足的情況下,甚至 2.6V 的起始輸出就會有優異的表現。
當霧化器準備下課而要清潔時,可以發現哨型吸嘴在煙道段差處精彩的阻隔冷檸效果,建議使用者額外以齒縫刷這類的產品稍微清潔一下,避免長久下來的卡味或衛生問題。
進氣量在口吸式霧化器偏中等的 Hastur Mini 是我最常用的霧化器裡負壓機制設計得最良好的一顆,平衡度極漂亮的進氣量總是能在吸氣中看到源源不絕的小氣泡浮出,因此我總是會頻繁的擊發與抽吸。
直通且帶有鰭片的吸嘴那經過設計的高度、孔徑與滑順的感受,讓它最適合用在 Hastur 了,無需擔心內裡裝載中高歐素絲會不會讓煙氣過燙,恰到好處的煙道出口和些許的斜度也協助擊發後的餘煙散去,煙不離口的你選擇它就對了!
兩截式的吸嘴是煙道開孔最寬、煙道斜角最明顯的一款;有著標緻腰身的煙囪吸嘴的就口性感受超棒,而它們正好能和 Glaz Mini 搭配。
Glaz 是我常駐的口吸霧化器裡進氣量範圍最廣的,導油效率和 Hastur 在伯仲間,又能接上油倉連接環擴充儲油量且架上 0.3 歐左右的素絲,雖然原廠吸嘴的散熱性不錯,只是久用後,頂蓋的吸嘴和霧化倉連結處容易積蓄冷凝。換上 Sundial 後,這部份有感改善,而兩截式吸嘴的煙道尺寸較原廠吸嘴略大,也會讓較低歐的線圈在口吸霧化器有更廣的緩衝空間,而不會因為味道過重而快速味覺麻痺。
中大煙的玩家我推薦兩截式吸嘴;習慣 POD 就口感與極度厭惡冷凝的你務必要挑哨型吸嘴;希望同時滿足外觀的特色和散熱,那就是直筒吸嘴了;煙囪吸嘴雖然是很多霧化器的標配,可是 Sundial 在防冷凝和滑順方面絕對值得。
吸嘴其實也是頗主觀的配件,或許很多玩家和我一樣都是客家型玩家,覺得有原廠吸嘴就足夠,但如果你有幸碰上 Sundial, 不妨借來看看,哪怕是用指腹接觸也好,它光滑的觸感就能先述說用料的差異。
以上即為本次的 Sundial 吸嘴簡介,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