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者家族再添口吸新丁–GeekVape Ammit MTL RTA

ㄒㄧ
大家好,我是 Spoly@Vape TWYen, GeekVape 有數個膾炙人口的系列,舉凡前日分享的三防小神盾 Aegis, 新朋友好伙伴的防漏 Zeus RTA 以及各顯神通的 Ammit 五虎將。是的,正是五虎將無誤,自該家族的第四位子嗣 Ammit MTL RDA 後,新的 Ammit MTL RTA 也在不久前問世了,而這兩位都主打口吸的霧化器足了 RDA RTA 的差別外,又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Ammit MTL RTA 引入了數個 GV 旗下系列的強項,並做出了改善:Ammit 系列的三維進氣帶來的效果一向不錯,本次 Ammit MTL RTA 則令霧化空間更加精簡,使其可說是該家族中解析最為直接的一顆霧化器,進氣調節上亦師法 Ammit MTL RDA, 採用無段旋轉的十段進氣,若要尋找最緊致的吸阻亦可直接關閉進氣孔,而喜好接近輕肺吸的吸阻亦可全面開啟帶狀的進氣孔,因此在中高電阻值區間它都可以有亮眼的表現。

Zeus 系列的雙層霧化倉與進氣轉折帶來的隔熱與防漏效果亦再次提升穩定性,也阻隔了更加縮小的倉體可能引起的發熱問題。經過規劃後,倉內的氣壓平衡與氣密性帶來的導油效果非常好,無需觸底僅需貼平架絲臺上導油孔的棉腳亦不會在旋上霧化倉時被牽引帶動,使用與塞棉上都有很高的便利性。

一定有朋友會好奇該怎麼在 Ammit MTL RTA RDA 中選擇,扣除最完美的『全帶』這個霸氣的答案,先排除 RTA RDA 兩種範疇上的結構異同,我會推薦反思自己的使用習慣,若是喜好較能突顯丁感、較大的煙量、常試與玩各種濃度的油品在素絲或花絲上的感覺,Ammit MTL RDA 會是較好的選擇;但如果有自己鍾情的口糧、更加細膩的體會層次、品味中高濃度的煙液,我認為 Ammit MTL RTA 較為適合,雖然受限於 1mm 直徑的鎖絲孔之故,它無法似 Ammit MTL RDA 般適應各式線圈,但特化於素絲單線的它亦相對在解析上更合我所好。

24*51mm Ammit MTL RTA 著實是顆頗友善的霧化器,雖然其主要結構多半借鑒先前的 Ammit Zeus 系列,但自設定到使用,哪怕是新玩家都能在有極佳解析下的情況無壓力使用,這亦是我覺得它最大的魅力之處,對於喜好中高歐姆值設定的玩家,它會是個很好的選擇。


依循著 GV 的良好傳統,本次的內容物仍然陣容堅強:本體、各式備用 O-Rings, 螺絲刀、單發素絲、說明書與廣宣小卡。
Ammit MTL RTA 分解後則是:雙規格兩段式吸嘴、頂蓋、進氣調結環、注油環與外罩、4ml 玻璃倉、架絲臺底座。


吸嘴部份與 RDA 相同,採行兩段式的 510 吸嘴,下端與頂蓋相接處使用金屬材質,上端的煙道直徑分別為 2mm 3mm, 可滿足輕肺吸與口吸的需求,外形亦有配合唇形雕塑出感觸極佳的曲線。


頂蓋與注油環部份使用傳統的螺紋式固定,不過在頂蓋與注油環處都設有微小的段差,以此在這兩者其中保留一處供空氣留置的空間,而不致於在旋緊上蓋後就一股腦將空氣都迫進油倉內造成溢油。


進氣調節亦與 RDA 相同,以帶狀與單孔的外進氣孔及五個大小不一的內進氣孔相互搭配,不過本次帶狀處僅可依次自最大進氣孔的單向關閉,而非先前 RDA 時能由大到小亦能由小到大左右旋轉,但相對的 RTA 在進氣調節環全部關起時,仍可使用最大吸阻使用,此部份並非公差,因為外盒上亦有寫明 RTA 為十段調節的進氣量。題外話的是,該調節環可取下,清潔時也能更加完整。


架絲臺仍與 RDA 大同小異,鎖絲孔式的雙柱、三維的進氣通道,但 RTA 上有兩處設計讓我很喜歡,甚至成為我常駐的高濃度油品霧化器的關鍵:配合高吸阻的極佳導油效率,RTA 的棉花不是直接觸到油槽底部,而是僅靠成對的兩個小孔以負壓原理將煙液吸取上來,此類結構需要在內部氣壓的平衡度及結構氣密性都經過計算後才能良好的發揮,而 GeekVape 做到了,同時棉腳只需要確保遮擋住導油孔即可,也降低了塞棉的難度,哪怕是初次使用的玩家亦可很快上手。


第二個關鍵則是再次精簡的霧化倉,上圖右側為 Ammit MTL RDA, 左為 RTA, 不難發現 RTA 在霧化倉的直徑或高度上都縮減不少,這亦使其解析更加壓縮與濃縮。由於 RTA 的結構所致,倉內的溫度較無法像 RDA 般快速冷卻,雙層式的霧化倉也一定程度抑止了發熱量直接傳導到玻璃倉而燙手或燙口。


雖說受結構與體積使然,它無法像 Ammit MTL RDA 更換內部的進氣套件,且鎖絲孔只有 1mm 不到,是顆完全面向素絲玩家的口吸霧化器,但 GeekVape 透過更小的霧化空間與更窄的內部進氣通道賦予了它厚重的解析感,讓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輸給其兄長。
因架絲臺前方有側進氣的通道,故線圈直徑極限為 3.0mm, 位置我仍偏好線圈中線與側進氣中線齊平,並較靠近斜側向的氣道,如此可使斜側向的氣流完全吹拂在線圈上。

本次主要以 A1\Ni80, 24\26ga 2.5\3.0mm 的各式單線測試。面對 12NS 6MG 的油品,我較喜好電阻值落在 0.4~0.5Ω 的表現,哪怕進氣孔全開,碳酸系、水果類與奶味等油品都有很直接的解析感,也受惠於其良好的導油效果,大口深吸或連續擊發亦沒影響,亦是我未來會將其定位的方向。我是配合 30+ NS 的油品與 0.9Ω 以上的 A1 線圈,推薦開啟單孔進氣即可,但不諱言,這部份的魅力或便利處尚不及前篇提到的 Digiflavor ETNA,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傾向以 12NS\6MG 的油品為使用標的,2ml 的容量約莫可提供我上班時整天使用,回家再視情況換新油品或清洗換線,在補油的頻率、重新設定的簡便性、直觀與帶有一點點空間感的味道、適中的煙霧量,都很符合我的需求。

文末將特點統整如下:
.將吸阻自高到低分 1~11, 則屬 1~5 級的範圍。
.解析屬濃縮至均衡的風格。
.更巧妙的結合了 Ammit 的多維進氣與 Zeus 的防漏。
.負壓導油的效率極佳,且也再次簡化塞棉的難度。
.雖非 Zeus 那類結構,但在注油環與頂蓋間有考量到空氣壓迫內倉而溢油的設計,整體上仍給予好評。

亦有部份難以界定的設計:
.在進氣調節環的部份我仍覺得有些遺憾只能單向調整,其實省略限位卡槽的設計,或在上下各做一個卡槽,都能令其與 Ammit MTL RDA 般雙向調整。

以上即為本次的 GeekVape Ammit MTL RTA,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