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無活動,依然歡迎追蹤、按讚加分享)
Adept 本身瞄準的客群很單純:常跑戶外、熱愛露營、不喜煩雜、口吸至上:它僅有偵測電阻值自動更改為 11~14\14~17W 的四段可調輸出,簡直就是為純口吸式而生;它防水防撞防塵,卻不太容易從外觀與手感發現,機身大量使用手感溫順的橡膠材質,但硬度和重量都頗適中,亦沒有沾粘毛屑的情況;3000mAh 的大電量用在口吸更是措措有餘,哪怕電量不足亦有 2A 的極速快充做為後盾。
套裝搭配的霧化器是 Zlide, 並兼容所有 Z 系列的成品芯,計有鋼片(Plex3D 0.48Ω, Plexus 0.5Ω)和線圈(0.8\1.6Ω)此兩種不同定位共四種。
22mm 的 Zlide 其解析面上十分優秀,於使用面上也做出了較大的改良,如同常見的 RBA 般可完全分解,相對於清理和保養面增添不少便利性。同時注油方式改為輕推頂蓋即可開啟,平常以吸嘴固定的形式。以底部四個進氣孔與無段旋轉的進氣調節環控制,在吸阻上也較偏口吸式的霧化器,非常勉強的達到輕肺吸的下限,最大進氣量下的吸阻略強於 Zenith 些許。
從成品霧化器的角度而言,能做到完全分解,又可維持一定良好與廣汎的解析面其實並沒太多選擇,同時對於霧化器來說,可分解的部件越多,相對其內部的氣密性與導油效率的變數會更多,這點 Zlide 控制得仍十分優秀,所帶來的使用者體驗無可挑剔。
由於 Z 系列可說是 Innokin 最普及的成品芯種類,也同時供 Z-BiiP 與 Zenith 使用,因此更詳細的心得可參考以下三篇評測,於本次文章內就不再加以重覆了:
雖然我對露營沒興趣,但依然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深山野溪宿趁著烤肉之餘稍微體驗體驗,Adept 所開放的 11~17W 功率區間是我很常用於鹽油的設定之一,不論是搭配隨附的 Zlide Tank 或 MTL RBA, 都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疑問「最高 17W 的輸出真的足夠嗎?」,答案是肯定的,我最低以 Zlide 的 0.48Ω鋼網芯與 0.35Ω 的 MTL RDTA 搭配 35NS 左右且我很熟悉的 HMBL 與 Sour Power 進行測試,在 Zlide 中可以品嘗到適當不失細節的香氣;自綁線圈由於蒸發量少了,在強度上自是無法與調瓦主機比擬,卻更適合現在越來越帶層次感的油品,同時以 Adept 3000mAh 的總電量來說,這般的輸出還帶出穩定與長久的加熱曲線。
樸實無華卻不枯燥的它沒有額外的模式供使用者把玩,只是在極端的環境下默默的偵測電阻值,1Ω以上就提供 11~14W, 以下則是 14~17W, 玩家要做的只有擊發與調整鍵選擇當下的功率,美好的電煙生活就是那麼簡單!
天地蓋外盒內有 Adept, Zlide, 兩種芯子、充電線、O-Ring 或玻璃倉等備品、說明書、保修卡和警示提醒。
感謝 Innokin 的朋友總是了解我的喜好,收到的款式是 Ocean, 藍、白與一點點的暗紫,與帶著銀色光澤的鋼件部份和漆黑的螢幕十分搭配。
另一面自線條到紋樣和螢幕幾乎對稱,三處凸起也提供了握持的穩定性。
機頂的 510 端口沒有過多的裝飾,僅以低調的髮絲紋鋼材覆蓋,本身帶有基本的防刮性,只要霧化器不過份旋緊或刻意碰撞,都不太會留下刮痕。
自動偵測阻值的它對於 1Ω以上就提供 11~14W 的輸出,以下則是 14~17W, 我要做的就只是自四檔中依不同油品或當天的心情決定煙氣的濃淡,亦無需記憶螢幕的光點對應何種瓦數,只要看著帶 USB 充電端口的底部即可,這個輸出的區間頗適合懶癌型的成品玩家或以口吸為主的 0.6Ω以上的線圈設定。
多數人對三防機的記憶可能都還在厚實偏重的手感,Adept 卻完全顛覆了這般的刻板印象,外部雲彩紋路的大面積橡膠質地略硬卻不失彈性,指腹滑過時的柔順一點都沒有沾黏感,整體重量甚至還比我一些單 18650 主機還要輕。
老實說,Adept 在性能面沒有太多可供評測著墨處,發佈前我曾帶它參加過幾次聚會,聽到的評價頗兩極,雙發與花絲的愛好者當然是無法接受,但舉凡熱愛戶外活動與口吸的玩家都有不錯的接受度。
將複雜的變數留給 RBA 內的線圈,將選擇放在有多種層面與類型的成品芯,而我們則將單純的 Adept 握在手中,或許這就是 Innokin 想帶給我們簡單且隨手可得的樂煙生活。
以上即為本次的 Innokin Adept Mod, 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它的特色,也謝謝各位朋友的支持。